上海水磨工作室

俞国宝代表词作鉴赏

写范文
更新:2024-02-03 21:59:20

生平简介

俞国宝(生卒年不详)号醒庵,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淳熙间太学生。《武林旧事》卷三载,孝宗一日游西湖,御舟经断桥,有小酒肆,中饰素屏,书《风入松》一词于上,孝宗驻目称赏久之,问何人所作,乃太学生俞国宝醉笔也。其词云:“明日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孝宗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因为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云。况周熙《蕙风词话》卷二谓俞词“第流美而已。顾当时盛传,以其句丽可喜,又谐适便口诵,故称述者多”。《全宋词》辑其词五首。

俞国宝代表词作鉴赏

风入松

俞国宝

上海水磨工作室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上海水磨工作室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

上海水磨工作室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俞国宝词作鉴赏

上海水磨工作室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这首词是太学生俞国宝题写在西湖一家酒肆屏风上的。已作太上皇的宋高宗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了这首词,“称赏久之”,认为“甚好”,还将其中“明日再携残酒”句改为“明日重扶残醉”,俞国宝也因而得到即日解褐授官的优待。

1164年(隆兴二年),宋金签订“隆兴和议”,此后的三十年内双方都挂起了免战牌。暂时的和平麻痹了人们的意志,也为上流社会提供了醉生梦死的可能*。

上海水磨工作室这首词写于淳熙年间(1174-1189),正是这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状态的反映。因此,我们一定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幅“西湖游乐图”。

上海水磨工作室词篇由描写词人的自我形象开头。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摹西湖的美景,可是“一春”“长费”“日日”“醉”等词语却传达了作者对西湖的无比留恋:“玉骢”两句写马,然而马的“惯识”是由于人的常来,马的“骄嘶”是由于人的惬意,所以三、四句是借马写人,再因人写湖,最后达到了人与境、情与景的高度融合。总之,开头四句是用作者浓烈的情绪感染读者,使人对西湖产生“未睹心先醉”式的向往,因此下文描写的游湖盛况,也就预先被蒙上了一层美的面纱。再说,词人、玉骢、酒楼都是西湖游乐图的组成部分,因之这四句所表现的词人情致有以小见大的作用,并使词篇“起处自然馨逸”(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

“红杏”以下四句是游乐图的主体。这里仅仅二十余字,可是所含的信息量是极丰富的:有繁盛的红杏,浓密的绿柳,如云的丽人;有抑扬的箫鼓,晃荡的秋千,漂亮的簪花;有氤氲的香气,和暖的春风。——作者抓住了西湖游春的热点,浓墨渲染,为读者提供了再造想象的最佳契机,词人旺盛的游兴,也借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画船”两句为暮归图,是游乐的尾声。在这里,作者把“春”写成有形有质、可取可载的物事,不仅使词句贴切生动,也写出了西湖春天的特*:春在游舟中。“馀情付湖水湖烟”,在热闹浓烈之后补充幽悄淡远,在载春归去的满足之后补充馀情,表现的是西湖的另一面目和作者游兴中高雅的一面。人去湖空,论理词篇也该收尾了。不料作者别出心裁,反以明日之事相期,收得别致而又耐人寻味,也更加突出了今日之尽兴欢乐。陈廷焯说:“结二句馀波绮丽,可谓‘回头一笑百媚生’。”(《白雨斋词话》)“重扶残醉”是说前一日醉得很深,隔日余醉尚不解。不过到底是酒醉呢,还是景醉呢,还是情醉呢,还是三者兼而有之,读者可以自己判断。这一句的原文作“明日再携残酒”,是一个尚未解褐的太学生清寒潇洒、忘情山水的*格的反映,未必不工,只是没有高宗那种皇帝派头就是了。

这首词受前人喜爱,还有一个原因是词风香艳绮丽,情致浓而近雅。在我国文学史上,词,很长一个阶段是作为歌馆酒筵间的佐料而存在的。因此旧日的词人们,对于香丽流美型的词风就有着特殊的偏爱。

上海水磨工作室这首词的结构也颇别致,归纳言之,大约有三个特点:一、完整。从概说醉心西湖叙起,次写玉骢近湖,继写全天游况,再写画船归去,终以来日预期,可谓严密得滴水不漏。二、分片。根据填词的通常规矩,前后两片总应有个分工。《古今词论》引毛稚黄的话说:“前半泛写,后半专叙,盖宋词人多此法。”但是这首词上下两片的意思是成一个整体的,过片的地方不仅没有大的转折,反而同前半阕的后两句结合得更紧。三、照应。比如:“日日醉湖边”之与“明日重扶残醉”,“玉骢”之与“画船”,“西湖路”之与“陌上”,“花压鬓云偏”之与“花钿”等等。这种结构形式的选用,使得词中所描绘的西湖游乐图更加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了。

第2篇:俞国宝《风入松》宋词赏析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是一幅西湖春游图。是淳熙间作者为西湖断桥畔小酒家所作,并书写在酒家的素*屏风上面。

上片写春景。一起两句:“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自然香逸。“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盛况非凡。先写游人之豪兴,花边买醉,席上听歌;次记车马之纷繁,白马如玉,骄嘶湖边。一个“醉”字,直贯篇末。“惯识”句,从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脱胎,紧承“日日”,细致生动。“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描绘湖上之美景,摹写歌舞欢乐之实情,香茜芳隽,嬉春景象,形容殆尽。短短六句,勾勒出一幅西湖春光图;红杏飘香,绿杨婆娑,湖边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买花、沽酒,歌舞、秋千,把一片大好春光和人们争相赏春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

上海水磨工作室下片写恋春惜春的情绪。换头:“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云鬓偏。”仍承上片,写游人之钗光鬓影,绵延十里之长。丽人天,指踏青游春的时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花压云鬓,花插满头,杭州习俗,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花。当地俗语说:“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这两句,描写西湖的春*,是上片的承接,又是下片的铺垫。

上海水磨工作室“画船载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写人们恋惜春光的情绪,绵渺多姿,风致妍秀,十分动人。这是这首词的核心,是画龙点睛之笔!

上海水磨工作室歇拍“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起应篇首,结束全篇,余波袅袅,饶有韵味,绮丽动人!“重扶残醉”,原本作“再携残酒”,据《武林旧事》载:高宗(赵构)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因为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云。”

这首词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通过写西湖春游,将南宋时期偏安一隅,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写得淋漓尽致,俨然如见!

第3篇:《宝鼎现》宋词鉴赏

【年代】:宋

【作者】:刘辰翁——《宝鼎现》

【内容】: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上海水磨工作室【作者】: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宋里宗时进士。宋亡,守节隐居以终。有《须溪词》三卷。他的词多抒发亡国之痛,沉郁悲凉。

【注释】:彩鸾:指观灯之女。金吾:官名,掌京城防务。甚:正。念奴:唐代名妓,此借指歌女。宣和:宋徽宁波年号。铜仙:金铜仙人。唐李贺有《金铜仙人辞汉歌》。此处指寓北宋灭亡之事。三千乐指:三百乐工。鲛珠:传说南海鲛人泣泪如珠。

上海水磨工作室【赏析】:此词共分三叠,分别写出了往昔和当前元宵节的状况,“兴衰迥异,惨动心目”,令人不堪回首。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字字悲咽,无限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