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工作室

宋代茶俗的典故

写范文
更新:2024-02-24 11:01:17

点茶见于宋代蔡襄《茶录》载:“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开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曰:“茶之佳品,皆点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表明宋代沏茶,时尚的是点茶。

“点汤”的其一义指的是“客辞敬汤”,据宋袁文《瓮牖闲评》云:“古人客来点茶,茶罢点汤,此常礼也”.另据宋佚名《南窗纪谈》说到“客至则设汤,不知起于何时,然上至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盖客坐既久,恐其语多伤气故其欲云,则饮之以汤。”又见宋朱或《萍洲可谈》:“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材甘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宋代茶俗的典故

“点汤”的另一义则作“逐客”解。上述“点汤”原为“客辞敬汤”之礼俗,不意后来被人引用作为“文明逐客”的手段。魏泰的《爱轩笔录》中讲到宋时有一个吏部官员叫胡枚,被调到陕西兴元去做知府,他因家贫路远,无力赴任,于是去求见枢密院长官陈升之,不料陈不和通融,也不愿听他的陈诉,“遽索汤使起”,也就是立即点汤,下逐客令了。“枚得汤,三奠于地而辞去”,胡枚接汤后没有喝,而是把它泼在地下忿忿离去。

“点汤”逐客在元杂剧中多有反映,如“点汤是逐客,我则索起”(《冻苏秦》),“你休来耳边厢叫点汤”(《龙虎风云会》)等。近人张相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对此也有解释:“旧时主客会晤,有端茶送客之习惯,客濒行时,主人要端茶敬客,以为礼节。其有恶客不愿与之交谈者,主人亦往往端茶示意,以速其行。”由此可见,举起茶杯也可用送客、逐客了。

第2篇:宋代茶俗的典故:点茶敬客与点汤逐客

上海水磨工作室点茶见于宋代蔡襄《茶录》载:"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开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曰:"茶之佳品,皆点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表明宋代沏茶,时尚的是点茶。

上海水磨工作室"点汤"的其一义指的是"客辞敬汤",据宋袁文《瓮牖闲评》云:"古人客来点茶,茶罢点汤,此常礼也".另据宋佚名《南窗纪谈》说到"客至则设汤,不知起于何时,然上至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盖客坐既久,恐其语多伤气故其欲云,则饮之以汤。"又见宋朱或《萍洲可谈》:"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材甘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上海水磨工作室"点汤"的另一义则作"逐客"解。上述"点汤"原为"客辞敬汤"之礼俗,不意后来被人引用作为"文明逐客"的手段。魏泰的《爱轩笔录》中讲到宋时有一个吏部官员叫胡枚,被调到陕西兴元去做知府,他因家贫路远,无力赴任,于是去求见枢密院长官陈升之,不料陈不和通融,也不愿听他的陈诉,"遽索汤使起",也就是立即点汤,下逐客令了。"枚得汤,三奠于地而辞去",胡枚接汤后没有喝,而是把它泼在地下忿忿离去。

"点汤"逐客在元杂剧中多有反映,如"点汤是逐客,我则索起"(《冻苏秦》),"你休来耳边厢叫点汤"(《龙虎风云会》)等。近人张相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对此也有解释:"旧时主客会晤,有端茶送客之习惯,客濒行时,主人要端茶敬客,以为礼节。其有恶客不愿与之交谈者,主人亦往往端茶示意,以速其行。"由此可见,举起茶杯也可用送客、逐客了

第3篇:关于宋代茶文化故事

上海水磨工作室中华读书报“国学”版曾刊登过两篇茶文化的文章《茶叶改变世界》和《从宋词看宋人的饮茶艺术》。有趣的是,宋朝笔记里也有许多宋朝皇帝向臣工赐茶的生动故事,而且赐茶讲究颇多。这些珍贵的史料梳理出来甚为有趣,以供品味评鉴。

一是宴席赐茶。在宴会上饮茶宋朝有两种:一种是“茶酒班”侍奉。如周密《南渡典仪》载:“车驾幸学,讲书官讲讫,御*传旨宣坐赐茶。凡驾出,仪卫有茶酒班殿侍两行,各三十一人。”可见,皇上外出视察和出巡时还带上几十人的“茶酒班”。

上海水磨工作室另一种是皇帝亲自“布茶”。如徽宗曾亲自为大臣和学士煮茶。蔡京《延福宫曲宴记》:“宣和二年十二月*巳,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指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二是殿试赐茶。科举考试是宋朝的一件大事,皇帝或皇后都会向考官和进士赐茶。如哲宗向考官张舜民赐茶饼,张舜民《画墁录》:“予元佑中详定殿试,是年分为制举考第,各蒙赐三饼,然亲知分遗,殆将不胜。”“殆将不胜”是说分给亲友都不够,可见赐茶的珍贵和量少。

上海水磨工作室再如仁宗的光献皇后向进士赐茶。王巩《甲申杂记》:“仁宗朝,春试进士集英殿,后妃御太清楼观之。慈圣光献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梅尧臣有《七宝茶》诗:“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於霞。”即说此事。

上海水磨工作室三是慰问赐茶。这有些类似现在的见面礼物或问候礼物,如朝贺时赐茶,《宋史·礼志》载:“中兴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并如仪。”“中兴仍旧制”是说南宋建立后仍遵从北宋的赐茶和酒的旧制。

上海水磨工作室还有一种是臣子在京外,这时皇帝会让人捎带茶叶以示慰问,如哲宗秘密让人向苏轼赐茶问候。王巩《随手杂录》:“中使至,密谓子瞻曰:‘某出京师辞官家,官家曰:辞了娘娘来。某辞太后殿,复到官家处,引某至一柜子旁,出此一角密语曰:赐与苏轼,不得令人知。遂出所赐,乃茶一斤,封题皆御笔。’”

[关于宋代茶文化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