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工作室

云南民族饮食特点初探

写范文发表于:2019-08-30 01:25:22

上海水磨工作室摘要:云南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在饮食上体现了多样*和民族*特点,而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力于对云南各民族饮食调查,总结出各民族饮食中的“多”、“怪”、“生”的共*特点,指出云南民族饮食的研究价值,为云南民族文化的研究奠定基础。

上海水磨工作室关键词:云南;民族;饮食;特点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地,《新唐书》中有载:“群蛮种类,多不可记”。目前云南,壮、傈僳、藏、哈尼、基诺、独龙、阿昌等21个民族形成了自己的菜肴体系。云南民族饮食具有多样*和民族*特点,同时,他们的饮食也具备一定的共*:

一、云南各民族饮食“多”

(一)食材多

从李京在《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的记载:“野蛮在寻传以西,散居崖谷。……不事农亩,入山林采草木及动物而食。”中可以看出云南各民族大都“靠山吃山”,食材大多来源于山林,而丰富的山林资源也成就了的云南少数民族饮食一个特*“多”。

云南有一种说法“一绿就是菜,一动就是肉”,这句话体现了云南各民族中无论植物食材还是动物食材种类都很多。除了常见的蔬菜外,云南各民族还采摘的野菜、野果、野花和野生菌类食用,苦籽、野番茄、野薄荷、苦刺花、芭蕉花等都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很常见食材。单在德宏州生长的种子植物、蕨类、苔藓、地衣、真菌等野菜资源有217种,野果有46种[1]。肉类食材也是丰富多样:滇味”佳肴人选《*名菜谱》的达148道,其中野兽、野禽和昆虫入菜的有47道。[2]在云南少数民族用于入菜的昆虫有蚂蚱、蚁卵、大蛐蛐、蝉、竹虫、田鳖、蜘蛛、鸟等昆虫或飞禽。傣族的炸竹虫、纳西族的炸虾巴虫、彝族的炸蜂蛹、汉族的炸蚂蚁等都是常见的莱肴。可见,相比我国其他地区,云南各民族的饮食来源更“多”。

(二)做法多

中式烹饪常用的煮、溜、焖、烧、氽、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等烹饪方式在云南各民族饮食制作中基本都可以找到。但即便是“烧烤”、“舂”、和“凉拌”这些常用的方法云南各民族也会加入自己的特*,如傣族、景颇族用香茅草来烤鸡烤鱼,德昂族火烧猪肝也采用了烧烤的方式。而云南各民族在凉拌中最特别的是凉拌水果,凉拌菠萝、凉拌草莓、凉拌木瓜等都是很受云南人喜欢。“舂”也是常用的方法,无论是蔬菜和是肉蛋类都可以拿来“舂”,舂干巴、舂黄鳝、舂鸡脚,舂皮蛋、舂土豆泥、舂米干等,几乎所有食材都可以拿来舂。而喜用“油炸”的原因更多就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双版纳、红河、芒市等地区天气炎热,油炸的食物比较不容易放坏而形成的,炸的东西也各*各样,炸昆虫、炸青苔都很常见。许多民族的烹饪方法具有强烈的民族印记,比如从“烧烤”中衍生出“包烧”,包烧是把食材用芭蕉叶或粽粑叶包裹着食物放在火上烧烤,在烧烤的过程中叶的清香就渗透到食物中去,傣族的包烧金针菇、包烧脑花,基诺族包烧橄榄肉、阿昌族蕉叶包烧黄鳝都是各民族代表菜。

上海水磨工作室二、云南各民族饮食““怪”

(一)食材“怪”

云南各民族饮食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食材的“怪”,之所以“怪”是因为食材在其他地区不常见。云南各民族喜食野花、野果、野菜,野生菌类,傣族更喜食用河里的青苔。花在许多民族中被当作蔬菜食用,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和布朗族用白花树的花作蔬菜食用,芭蕉花在傣族餐馆里随处可见,哈尼族春节时节,用新鲜鼠麴草花和入糯米粉中,加上红糖一起加工成糍粑;德宏地区的傣族、德昂族常食香茅草、苦籽、*笋、树番茄、刺五加、板蓝根等,大理白族更是熟练运用木瓜、青梅、山楂调味,傣族常见使用水蕨菜、芹菜、芫荽、青苔。哈尼族会食用的野生植物是非常多的,达到了几十上百种之多[3]。动物食材也是体现了云南各少数基本民族无所不吃的特点,云南有“蚂蚁当作下酒菜”、“蚂炸叫跳菜”的说法,这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食用的昆虫类型多、数量大,如佤族、傣族会食用蟋蟀、蚂蚱、蝉、蜂蛹、飞蚂蚁、土蜂等。佤族、怒族、壮族、景颇族、瑶族甚至食用鼠类,涵盖了竹鼠、山鼠、松鼠和田鼠。

(二)食具“怪”

上海水磨工作室*饮食讲究“美食美器”,云南民族装食物的器皿别具一格。竹、木、叶片甚至瓜果都可以当做装食物的器皿,究其原因是因为少数民族在山里采集狩猎,经常在野外进食,餐具也就地取材,久而久之也习惯了使用这些纯天然的材料当做餐具,不仅体现了与自然的*,还把植物瓜果的清香留在了食材当中。傣、景颇、德昂用芭蕉叶包泼水粑粑;独龙、佤族、瑶族用粽粑叶包的粽子、用芭蕉叶包的笼粑、用竹子编制的小笼装糯米饭和咸鸭蛋等等;傣族还把菠萝挖出果肉,填上糯米或紫米做成菠萝饭;香格里拉的傈僳等民族也习惯使用木碗。

(三)蘸料“怪”

云南民族饮食很爱搭配蘸水,“蘸水苦菜”就是云南人餐桌上一道家常菜,少数民族的蘸水更具特*。运用于制作蘸水的材料不仅包括香茅草、刺芫荽、杨梅酱、木瓜醋、树番茄等植物配料,动物内脏也可以入蘸水动物配料。哈尼族一碗蘸水甚至用到了几十种配料。其基本原料包括苤菜根、大蒜、薄荷、芫荽、香椿、韭菜、香茅草、刺芫荽、小米辣等天然植物和盐巴、味精等。芒市傣族的过手米线蘸水就放入剁碎的猪脑,当地着名的食物“撒撇”蘸料里就放入了牛肠里没有消化完全的汁液,哈尼族还会使用动物的血配上作料来当蘸水。

上海水磨工作室三、食“生”

云南各民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食“生”,这与当代世界饮食潮流要求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相契合。在云南各民族饮食中生肉、生菜都是很常见的。生菜生果的食用种类繁多,水芹菜、车前草、鱼腥草、鸡脚菜、草果芽都是随处可见的生食蔬菜。生肉的食用也不鲜见,傣族把生肉分为生猪肉和生牛肉,均是将肉块剁成肉泥并加入以辣椒、盐为主的佐料食用。哈尼人生食动物血,白族喜食的生皮,生皮主要是选取猪身上连接前、后腿部分的肉,这些部位的猪肉皮质较薄,肉质鲜美;傣族生食还有鱼剁生、虾剁生;景颇族的凉拌蚂蚁子,德昂族、哈尼族有白旺,白旺其实是生血凉拌菜,它是传统节日中必备的一道菜。

当然,云南各民族饮食还有很多研究空间:现在独龙、怒、纳西族等民族仍保留石烹这种最原始的烹饪方法,比如丽江“石锅”。同一地区很多习惯相似的不同民族在制作食物上也有差别也很大,如德宏地区的傣族和景颇族一个喜凉拌一个喜欢烧烤;各民族饮食还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相邻迪庆藏族地区的丽江纳西族饮食就有着浓郁的藏族饮食文化气息,接壤缅甸的傣族饮食也与东南亚的饮食有相似之处。云南各民族都有自己特*的饮食和丰富的饮食文化,而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代维乡村旅游与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变迁――以芒市镇芒核村的研究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5年6月第17卷第2期.

[2]黄继元,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j],2013.

[3]李期博,哈尼族文化新论[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

上海水磨工作室[4]杨丽,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餐饮业发展浅议经济问题探索[j],2002年第12期.

上海水磨工作室[5]赵俊木,万福等.云南民族特*野生食用蔬菜*蔬菜[j],2013(13).

上海水磨工作室[6]吴晓丽,浅析元江县傣族饮食文化特*形成的原因[j],绿*科技2012年12月.

上海水磨工作室[7]秦竹,云南少数民族饮食疗法的研究现状和思考,云南中医学院学报[j],2012年8月第35卷第4期.

上海水磨工作室[8]程小敏,饮食文化多样*的传承与创新―――以普洱饮食文化为例美食研究[j]2015(1):12.

 

第2篇:云南民族村作文

我们乘火车经过四天四夜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云南的省会昆明,一到昆明便听说滇池畔的海埂新建起了一座民族村,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云南民族村作文,欢迎参考!

今天,爸爸带着我、妈妈、奶奶一起去云南民族村玩。我们乘公共汽车来到了云南民族村。一下车,看见广场上用花和树排成的几个醒目的大字“云南民族村”。

我们买了门票后发现大门口有十几棵连体树,这些树根连根,枝连枝,树杆得七八个人才能围得住,我想这些树应该有好几百岁了吧,这么大。我们来到的第一个民族村是傣族,这里许多的小楼都是用竹子搭成的,竹楼很大,在竹楼下有许多的孔雀,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孔雀,一大群一大群的,要看孔雀开屏的话只要等几分钟就可以了。

上海水磨工作室在这个村里,我们还看见了大象,长鼻子吸着小番茄往嘴里送,这头大象是专供游人拍照用的,我和妈妈骑上大象,爸爸给我们照了好多照片。走出傣族,我们又走过一座桥,来到了瓦族,这里有牛、羊的骨头挂在墙上,好客的主人在桌上摆了生瓜子来招待游人。接下来我们还到了白族、壮族等村寨,各个民族服装、习俗都不一样,各有特*。

上海水磨工作室这个民族村只是我们国家一部分民族的缩影,这里面就有几十个少数民族,我们的祖国真大啊,各民族的*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大家都快乐地生活着。

我们乘火车经过四天四夜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云南的省会昆明,一到昆明便听说滇池畔的海埂新建起了一座民族村,汇集了云南二十六个少数民族的特*于一地。从建筑外形到室内布置,从村寨环境到民间工艺,都是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浓缩和再现。它成了中外人士旅游的胜地,于是我们也欣然向往。

来到民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头那几棵千年的古树,它们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吸引了许多游客。进入民族村的大门我们看支各种奇异的民族建筑和五颜六*的鲜花,绿油油的草地,尤如走进了仙境,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连篇……

白族村是我们到的延续一站,这里有一个寨门,一进去一股民族气息,扑面而来。雕刻绘画的墙壁上写着大大的“白族村”,画前面有几位身穿民族服装的白族姑娘正笑脸相迎。我们应邀来到寨子里,那玲琅满目的纪念品,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个也不肯放过,我细心地观赏,正堂我看到一尊佛像盘腿而坐,许多游客在佛像前许愿,乞求家人平安,幸福。我也学着游泳池人的样子为你母及老师和同学们乞求平实,求得一帆风顺。

上海水磨工作室离开白族村,远远地就望见了傣族村内的风情塔。银*的塔尖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夺目的光彩,风送银铃的清脆声动听悦耳,真是诱人。我们快步和前走看见碧波上的风情桥,还有一幢幢美丽的小竹楼,就连人造的水井都那么逼真。瞧,在风情塔下,中外游客穿着民族服装,跟着傣族姑娘欢度着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我们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你洒我,我洒你,衣服湿透了也没关系,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中。

上海水磨工作室接着我们来到了阿诗玛的家乡——彝族村寨,寨子门口几位彝族小伙儿,吹打着民族乐器,彝族姑娘阿诗玛们则用甜美的歌喉,歌唱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还给我们表演了茶艺,他们用普通话给我们讲解,请我们品尝了香茶,泡茶唱茶的每一道工序,小茶王呢!

观看了许多村寨,已经是下午三点了,我们大饱眼福,肚子却饿了,随着人流们来到民族餐厅,品尝了具有傣家风味的食品:竹筒饭,饭是用糯米菠萝装进竹筒里做成的,虽然味道并不是很我的口味,却很清香,我吃了不少。

上海水磨工作室该走了,这时,我回头再望望那一座座村寨,绿油油的草地,美丽的鲜花,我真的不想走,可还是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难忘的云南民族村。

 

第3篇:云南民族村作文

今天,我们来到了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宏伟的建筑,摩天大楼,不计其数。街上的人们络绎不绝,形形**。漫长的绕城公路,会让你晕头转向。车子行了10机分钟,也绕不出城。

上海水磨工作室昆明的绿*植物,显然要比别的差,可是只要你一到昆明的民族村。你就会发现,那里的千年大树,是昆明的绿*代表“人物。”今天,我们就去了“春城”的民族村。

所谓民族村,就是指,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部落,都居住在里面。他们分别在那里传扬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习惯与风俗,让世界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

上海水磨工作室在民族村的大门前,千年大树无非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千年大树下,是人们拍照留恋、乘凉的最佳地带。千年大树枝叶茂盛,一片搭在另一片上面,没有一点缝隙。它的藤蔓,更是粗壮的出奇。它的藤蔓,有我的一只手指那么壮,可想而知,这藤蔓是经过多少年才形成了如此模样。它的根部,几个我围起来,也保不住它。站在千年大树下,就像站在一把无边的太阳伞一样,能遮风,能遮雨。

上海水磨工作室一踏进民族村就感觉走进了一个*彩斑斓的世界,人们穿着各族的衣裳,走在街道上,让人们得到的第一感觉就是,具有民族特*!

民族村里的少数民族少说有20种,他们都居住在有着不同风格的宅院里,

上海水磨工作室在街道上行走时,你会发现一队高大的马群身上,都有一名女骑巡警。马儿们高大,朴素,一溜身的棕*。女骑巡们骑在马上面,显得格外潇洒。马蹄声“滴答滴答”的响个不停。就算是盲人,也听的出来马蹄声是多么的一致,马行走的是一模一样。真是神奇!

哈哈,我们的运气可真好!今儿我们有碰上了昆明的米线节,可以免费品尝米线!我从小就是吃米粉长大的,不知道过桥米线是什么滋味,在家乡的味道不比当地的正宗,今天,我可要大饱口福!

看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米线端了上来,看着晶莹莹粗壮的粉丝,我再忍不住了,拿起了筷子,先尝了一口!恩!味道真是不错!**甜甜的!真好吃,口感很好,粉是又粗又滑!

一个字“香!”

上海水磨工作室当地的部分少数民族喜欢与动物一起居住,便把自己心爱的朋友请出来,表演节目!如:大象,孔雀……表演区里,动物们各显神勇,表演了不少的高难度动作,赢的了人们的欢呼声和掌声!人们也用真诚的心去感谢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