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工作室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写范文发表于:2020-09-10 21:58:1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学习生字新词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能力目标:在读中悟情感,熟悉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

上海水磨工作室3.情感目标:体会红*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上海水磨工作室2.感受xxx及其工农红*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上海水磨工作室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海水磨工作室1.播放电影《长征》的录象片断。

上海水磨工作室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根据红*长征这一史实改编的电影片断,给你留下影响最深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长征有关的诗《七律长征》。这首诗是xxx在1935年红*长征即将结束时写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工农红*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通过本课和课外资料,展示你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认识新字生词

上海水磨工作室1.默读,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上海水磨工作室2.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上海水磨工作室wēiyípángbómínshānyúnyá

逶迤磅礴岷山云崖

三.品读。

1.教师范读,轻声跟读,注意诗的节奏。

2.自由朗读课文

3.师:这首诗展示了红*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哪几幅威武雄壮的画面?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1)腾跃五岭(2)疾跨乌蒙(3)巧渡*江(4)飞夺泸定桥(5)喜踏岷山雪

请在大屏幕中指出。边出示画面边请学生谈想法和体会。

四.细节探究

师:在诗中你最喜欢哪几句?谈谈你的理由。(可让学生读出诗句)

上海水磨工作室1.“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总说,统领全文)

上海水磨工作室诗中哪几个词表现出红*英勇无畏?(学生交流)

上海水磨工作室(1)“不怕”两字铿锵有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顶天立地。

上海水磨工作室(2)“等闲”则将困难轻轻一瞥,表现出红*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作者为什么把绵延不断的五岭与巍峨高大的乌蒙分别比做”细浪“和”泥丸“

上海水磨工作室“逶迤“和”磅礴“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五岭山和乌蒙山比喻成“细浪”和“泥丸”更能反衬出红*不怕困难,伟大的气魄。

上海水磨工作室3“*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

(1)课件出示*江画面,老师简单讲解巧渡*江的故事。

上海水磨工作室(2)课件出示飞夺泸定桥的片断,放音乐。

上海水磨工作室“暖”与“寒”分别用什么修辞手法?(对比)

你从诗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花开的*江风高浪急,暖气热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

 

第2篇:七律长征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红*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上海水磨工作室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二、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上海水磨工作室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海水磨工作室1、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上海水磨工作室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上海水磨工作室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上海水磨工作室*/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

1、创设问题情景:

诗第一句说:“红*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上海水磨工作室(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的乐观主义精神。)

上海水磨工作室2、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红*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

1、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上海水磨工作室2、课后探究: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只等闲:

上海水磨工作室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夸张)*英雄主义精神

上海水磨工作室水拍云崖、铁索寒和乐观主义精神

上海水磨工作室千里雪更喜、尽开颜

 

第3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在进行本篇课文的教学预设时,我们注意考虑到这样三点:

1、简介相关知识。

本篇课文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如“五岭逶迤腾细浪”对“乌蒙磅礴走泥丸”,“*水拍云崖暖”对大渡桥横铁索寒”。教学本篇课文虽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律诗”、“对仗”等,但宜通过适当简介,以便学生在读悟过程中,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这种体裁特点的感*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感情,还应适当介绍一些关于长征的知识。当然,介绍的方法宜灵活多样,可以播放电影、电视,可以边播放图像边语言简介;可以课前展示相关图片,图片下附上关于长征情况的说明文字。

2、注意讲读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条实施建议的确有利于纠正教师习惯于繁琐分析课文的不良做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谈讲*变”亦大可不必,而且应该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无法继续、“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难以开展的情况下,教师就必须理直气壮的讲。如:“五岭”、“乌蒙”分别指的是什么?云崖怎么会“暖”,铁索怎么会“寒”呢?“三*”指的是“海、陆、空”还是其他什么?这些内容教师不作精当的讲解,学生怎能读悟出来?

上海水磨工作室3、体会英勇无畏

本篇课文描述了*工农红*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表现了红*战士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入情入境,动心动情,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呢?建议通过这样几条途径引导学生体会红*战士的英勇无畏。一是引导观察课文插图。与课文配套的巨幅插图,表现得是红*战士过雪山时的情景:凛冽寒风猛烈地刮这,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漫天飞舞,到处白雪皑皑。我们的红*战士艰难的前行,但无不目光坚定……二是播放相关音像资料。通过播放有关电影、电视中的相应片段,诱导学生入境,感悟实情。三是品读词句。如,“五岭”、“乌蒙”实际上是那样的“逶迤”、“磅礴”,可在红*战士眼里,它们却成为“细浪”、“泥丸”,表现了红*战士是何等的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用心品读词句,学生就容易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了。

[思路提要]

教学本篇课文,可以依循这样的思路展开:

1、揭示课题,简介相关知识;

上海水磨工作室2、讲读结合,引导感知诗意;

上海水磨工作室3、反复诵读,体会英勇无畏;

4、适当延伸,推荐合宜读物;

上海水磨工作室5、联系实际,激励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