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工作室

瞧,谷超豪的故居

写范文发表于:2022-07-25 07:58:36

上海水磨工作室“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终生为动容。”这句话是谷超豪爷爷写的,然而在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谷超豪先生的故居……

上海水磨工作室谷宅,谷超豪少年时曾生活于此。2006年迁居于温州。谷宅建于清中期,平面布局严整,均匀。门厅、正厅为单层硬山建筑,厢房为三间两层楼房,抬梁穿斗式的梁架,宅内用花墙分隔成八个大小不一的天井,其中布置水井、花台、草木,庭院幽深逸静。谷宅用料精良,装饰简朴细致,为典型的温州传统民居宅院建筑。”光是看到了这一段简介,我都迫不及待的要参观了。

上海水磨工作室走进谷宅,首先看到的是科学家推导的数学家成功之因:

1、具备重视数学的社会传承;

2、拥有德学兼优的数学师资;

3、具有刻苦实干的地域品*;

上海水磨工作室4、地处信息开通的沿海环境。

上海水磨工作室也许,数学家的成功也是因为遗传父母的基因和通过身边良师益友的影响。接着,我又了解到了更多谷超豪的资料:谷超豪,浙江温州人,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科学院院士。1980年当选*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撰有《数学物理方程》等专着。研究成果“规范场数学结构”、“非线*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经典规范场”2010年1月11日,谷超豪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上海水磨工作室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更多数学家的信息,李锐夫,方得植,白正国……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谷超豪的老师:苏步青。他是*科学院院士,*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成果,曾任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复旦大学校长等职。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接下来,就是姜立夫了。他是温州苍南人,是第二个取得美国博士生的人。陈省身说过:再很多年的时间里,姜先生是*数学界最主要的领袖。他还建立了南开大学的“姜立夫奖学金”

看了这么多数学名人,我不禁也想成为一名伟大的数学家,这次的参观意义非凡,就像谷超豪说的:“学生要取得成就,需要对创造感兴趣,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解决问题感兴趣。但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愿意为祖国作贡献。”

是的,为祖国贡献!!

 

第2篇:别了,谷超豪先生

上海水磨工作室???初次听闻谷超豪之大名的时候,是在四年级地方课程上,谷超豪和苏步青、姜立夫一同亮相书中。那个时候,我的鼠目寸光中只有苏步青这位数学家。老师说他是复旦大学的副校长,一直从事于微分几何、微分方程,等等等等。我至今不知这两概念什么个意思,只觉得那对于我们来说是遥远的遥远,大概父母也无从晓得吧。???不久前,我去科技馆参观展出。父亲手指着谷超豪的题字,发出无比敬仰地感叹。忽然,我往日的记忆被唤醒,失声叫道:“他呀!……”仿佛遇到了阔别已久的人似的,心中不觉有百般感触。科技馆里播放着谷超豪事迹的记录片,我凑过去看,电视讲了他怎么和杨振宁合作,怎么个人生成就和他的人生格言。我才发现,谷超豪的成功远不只地方课程中所介绍的那样,并折服于他“爱喝白开水,善思考”的人格魅力,谷老的形象也在我的脑海中渐渐变得清晰且是高大起来。???“愿他活着!”我对天许了个愿。???然而迟了,几天之后,我在看报时读到他去世的消息,脑子一片空白,即而捶胸顿足,唉声叹气。每个报的头版头条,皆是这则噩耗。姜立夫1978年去了,苏步青2003年也走了,今,温州的三大数学家,一个不剩了。察看了谷超豪的资料,生卒年表从此不再一边空了。对谷老而言,他辉煌的一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他也无愧于他自己了。???谷老为温州——数学家之乡尽了自己所有的力了。同学们,让谷超豪星为我们的数学王国引路吧!让我们勇往向前,努力开拓,不辜负谷老对我们温州年轻人的期望,让谷老走得更加安心。

???????????????????????????????????????????

 

第3篇:安居于山谷

陶渊明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份旷达,几人能有?即使视野狭小,自得其乐。因此,在平凡中,品人世百态,也可到逍遥之境。

世人面对万物,想要凌驾于其上,得游目骋怀之乐,当无法得志,只有暗自神伤。刘禹锡面对贬谪,只有“轲峨?上客,劝酒夜相依。”的慨叹。白居易发出“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的怨声。虽然是文学大家,却因怀才不遇,发出阵阵哀怨。我觉得不可,正因为处于极低的位置,才看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人生百态。若有“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行。”还可以得骋怀之乐吗?因此,换个角度,虽处境地视野狭小,但也是有极大乐趣可品的。

上海水磨工作室对待人生,便像对待那红酒般,有人觉得**,有人品着甘甜,心境高远,即使在最平凡的低位,也能过得舒适,宜然。

于平凡之境,见淡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一种对人世的超脱,在平凡也能开出花来的自在。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何?若是我,便要“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多么自在,不被周身所困,得一心安理得,得一快活自在。“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但你有曾想过,居于山谷,亦知芳草花林之*。

上海水磨工作室于平凡之境,见畅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面对世人的追捧,他仍居于田野之间,只为能畅快。即使视野狭小了,打他却从周身的事物中获得了成功。如果让他放弃种水稻,走入公众视野,我想是不可能的。正因为田野中一草一稻,一水一土,才使他得到世间最大的快乐。如果没有芳草花木之*,袁隆平也许是不自在的。这稻,使他得畅快,亦使我们知晓在平凡中,品周围一切,也能达到逍遥。

“菊,花之隐逸者。”正如陶渊明处于尘世外,却也有其自在。虽在极其平凡之地,看芳草花林,心也就不觉得狭小了。

我要采一只菊,放于我的木屋前。

@_@我是分割线@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