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工作室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诗歌赏析

写范文
更新:2024-02-06 14:33:56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原文

上海水磨工作室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诗歌赏析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作者简介

元淮(12??-1287-1335?)字国泉,号水镜。江西临川人。元代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元初前后(公元1335年前后)在世。至元初,曾率*平定闽中地方武装,以*功显于闽。至元二十四年(1287),官至溧阳路总管。

元淮才兼文武。工诗文,着有《金渊集》,因与仇远之诗集同名,后人改集为《金渊吟》或《水镜集》,《四库总目》传于世。集中《吊昭君》、《昭君出塞》二律,概括马致远的《汉宫秋》杂剧,《贵妃入蜀》一诗源于白朴的《梧桐》,为诗坛少见。其诗有《击壤集》之风,而理趣不逮,视远诗则不可同日语矣。诗集收入《元诗选》。事见《临川县志》、《新元史》、《江西诗征》、《元诗纪事》。

第2篇:立春日赏红梅之作诗歌赏析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是元代诗人元淮的一首诗作。下面是关于立春日赏红梅之作诗歌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①。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②,故将颜*助花娇。

上海水磨工作室青枝绿叶何须辩,万卉丛中夺锦标。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作者元淮简介:

上海水磨工作室元淮。字国泉,号水镜。临川(今属江西)人。约元惠宗至元初(1356)前后在世。至元年问。以*功显于阂,官至深阳路总管。有《水镜集》一卷侍世。

上海水磨工作室《立春日赏红梅之作》注释:

上海水磨工作室①转斗杓,北斗柄由北指东,标志看由冬入春。参见盂浩然《用家元墨》注①、②。

②化工,造化之工,大自然仓4造力。粉瘦渐溶之雪。

上海水磨工作室③娇,美好可爱。

元淮的《立春日赏红梅之作》赏析:

春风催梅梅更红。此诗赞美梅花,是因为严冬残雪未尽,它就迎春怒放,万绿丛中一点红。它是报春的使者,“万卉丛中”的冠*。不妨说,元淮的这首《立春日赏红梅之作》是红梅的礼赞,春风的颂歌。

第3篇:诗歌春日的赏析

诗歌春日的赏析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寻芳:游春,踏青。

上海水磨工作室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东风:春风。

古诗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上海水磨工作室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