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工作室

我与陶渊明相遇

写范文发表于:2019-07-01 22:04:24

我与陶渊明相遇

就让我梦回东晋,去邂逅一次陶渊明。

那是个暮春澄澈的下午,通往先生家的路上,我不禁猜测:先生的生活大概很惬意,很安宁吧!先生是个雅士,长得会怎么样?先生平常闲暇在家时会干些什么呢?

正当我浮想联翩之际,眼前却出现了这么一个人:他的肩上扛着锄头,裤脚卷起,衣服也略显破旧,脸上似乎沧桑的样子。“元亮兄,明天我找你饮酒!”听到后面村人的呼喊,那人立刻转过头,回了一声“好!”,就又向前走去。

上海水磨工作室元亮?那不就是陶渊明么?我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的先生——如此疲倦,如此普通,这真的是那个“田园诗人”陶渊明吗?

上海水磨工作室“请问你是元亮先生吗?”我追了上去,激动地问。“啊,是我,请问你是?”先生显然被我的唐突吓到了,他疑惑地点点头。“我?哦!先生,我是来找你饮酒的!”我说着,拿着手中的两坛酒晃了晃。“饮酒?好啊!咱们今天定要一醉方休!”先生顿时笑逐颜开,忙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上海水磨工作室“看来这陶渊明也是个大酒鬼呢!”我心中暗暗地想。

“诺,前面就是我家了!”先生用枯瘦的手指了指前面一间简陋的小屋。屋前有母鸡在啄米,有几只还不停地“咯咯咯”地叫着。屋旁种着五棵苍翠的柳树。

“怎么?先生爱好柳树?”我问道。先生回头对我笑笑说:“哦,只是解解闷罢了。柳,乃朴素无华,生命力顽强,故种柳树,目的是每天告诫我自己啊!”听了这话,我心中顿时佩服起这位诗人:为了自己的意愿,为了洁身自好,抛下官不去做,抛下荣华富贵不享受,倒在这儿干起了农活,过起了“隐士”的日子。先生乃是一介大文豪、大诗人,怎受得住这农作之苦?

上海水磨工作室门“吱嘎”地一声被先生推开了。借着松油灯昏暗的灯光,我看清了屋内的摆设——简单到不能形容的摆设。屋*有一张古旧的床榻,壁上挂着一两张书画轴子,窗台上挂着几串玉米与辣椒。

上海水磨工作室我们坐下来,倒上酒。先生一饮而尽,“好酒啊!真爽快!“。我随后又给先生倒上酒,这次,他改斟酌,一小口地喝。“哎!自从远离县城后,就很少喝到这么好的酒了。”先生叹口气,眼神流露出不为人知的悲哀。“先生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现如今难道后悔?”我饮了口酒,问道。“后悔?我没有一丝后悔!我不会为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而去讨好他们,与他们同流合污。有道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人最重要的就是清白啊!”先生似乎有点愤愤不平地说。

“是啊,先生说的对!来,我敬先生一杯!““不敢当,不敢当!”于是我一饮而尽。“只是长住于此,虽有妻儿陪伴,倒也清静,过得也算快活!”先生夹了口盘子里的菜,说道。“先生怕是没有知音吧?”我笑着说。“哈哈,是,是啊!做了首好诗又如何,没有人欣赏有何用?只是自娱自乐罢了。”先生微微皱了皱眉,神*瞬间黯淡了下来。

上海水磨工作室我无言。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先生的无奈与伤感。“洁身自好“虽说的好听,但又有谁有这样的勇气,为求做人公正清白,抛下世俗、繁华,在乡村中清贫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这个乡村中,或者说,在这个年代中,写诗、赏诗也许只是达官显贵做的事,平凡的百姓终究得为自己的温饱而打拼,谁还顾得上去悠闲地写诗?如果你是先生,试问,在那样一个民不聊生的年代,粮食与文房四宝两者之间,你会选哪个?

如果你也无言,也许你就可以体会到当时陶渊明的心情。

上海水磨工作室可陶渊明终归到底是个诗人,现在却认为作诗无趣,怕没人欣赏。我真想给他鼓鼓劲,真想一股脑儿的告诉他,后世他是如何流芳百世,他的偏偏名作又是如何为后人所赞誉,所吟诵的。

没等我开口,先生就借着醉意自顾自地吟了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先生的语气是悲凉的,为官场的丑恶而悲凉。

我鼓掌说道:“好诗啊!先生果真才思敏捷!”“过奖过奖!”?..于是又饮完一杯酒后,我告辞离开了。看见先生在屋前向我招手,喊着“后会有期”时,心中顿时一片凄凉,为先生生平的境遇而凄凉。我朝先生鞠了个躬,转身走了。

上海水磨工作室先生,下次再回来时,还能看见你么?

 

第2篇:与陶渊明同行

放眼?t?l无垠的历史帛书,或是疮痍满目,亦或是盛世灼灼,千古风流人物也是各具情态,独领风骚。却鲜有人同你一般,有着“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林”的思想境界。我洗去浮世闲尘,棹一扁孤舟,寻你同行。

上海水磨工作室魏晋,一个不太平的时期,官宦暗斗,民不聊生。你卓然于此,深感红尘之纷扰,只得穿越田园,躬耕西畴,故曰:“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你搔首白头,鬃中青丝不在,岁月的*首在你眼中画下万丈深渊,也在你的心中埋下数载苦痛。掩上窗牖,眉结深系,我料想满目饿殍遍野,草枯木折之景触动心扉了吧?

*戟声沙哑,漫天黄沙散飞着,几代枯荣被你尽收眼底,暗红的眸子贮藏了半世愁苦。你愤笔泼墨,写下“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便披上一帘芳菲,抬步起行。

一年的伊始,你坐车载舟,寻壑经丘,身后的乱世尘嚣,便也逐渐去了。望着眼前苍茫汉霄,你心中大悟,原来这,才是你想要的生活。遂有了“少无适闲韵,*本爱丘山”的感叹。

你落脚于一户偏僻幽静之地,一出门,便是景。

??υ莆恚?聊惹嵫蹋??柯桃庠谘矍八烈庾坛ぁT洞Π灼偃缪蹋?鲢鏊??谏郊?p???鞅吒哐律?谡?迹?桃癯神?D悖?愦┧笥诓咨接乘?洌?貌豢旎睢U?兆嘧挪趺?裉洌??谏搅种?ぶ?校??ldquo;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仔细打理着属于山间,也属于自己的一亩良田,一隅方寸。闲时把酒话桑麻,含觞赋诗,乐得清闲安然。你活成了我想要的样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你安于现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行于阡陌间,歇于花树下。落英缤纷,打破了山间少有的宁静,风叶摩挲,述不尽这万水千山的灵泽,风尘契阔,你行路且歌,悠然漫步于月下、河上、山间……所到之处,皆得安闲。

究竟是什么,让你沾润上世间少有的傲世风骨。你挣脱樊笼,脱离宫海,只为寻得心中想要守住的一份宁静,一份安然,我们隔着千岁洪波,漫步魏晋,漫步山水间。

上海水磨工作室一段亘古的同行,让我真正懂得了你——陶渊明。

@_@我是分割线@_@

 

第3篇:陶渊明的诗与酒

导语:文人总爱喝酒,因其仕途不畅,内心的一腔愤懑也在酒的激发下喷簿而出。因此,诗和酒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陶渊明诗和酒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酒总能与诗人结下不解之缘。好酒的诗人,陶渊明之前,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建安才子曹植;陶渊明之后,又有号称“斗酒诗百篇”的盛唐大诗人李白。陶渊明一生爱酒,诗也沾上了醇厚悠长的酒味。

陶渊明爱酒,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说得很清楚。《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一篇带自传*质的短文,篇幅虽短,却详细开列了他的兴趣爱好、个*特点、家庭情况等方面内容。就拿他的兴趣爱好这一点来说,文中说自己除了爱读书、爱写作之外,还有另一大爱好:“*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好酒是那个时代的风气,陶渊明也不例外,喝完了、喝醉了,就起身走人,更是在酒醉里透出一丝洒脱与真率。

上海水磨工作室陶渊明一生几乎都与酒为伴,又爱与好酒者为邻。相关的史传中,留下了很多他与酒的记载。《宋书》本传说:“潜不解音声,而蓄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侯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莲社高贤传》载:“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忽攒眉而去。”真是率*得可爱。他的好多诗文,或直接写饮酒,或与饮酒有关。他衣食无忧时,要饮酒,如《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即使困窘到如《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里所称“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的状况,恐怕也要饮酒。在死前几个月,他为自己所写的《拟挽歌辞》其一中,表达了“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的遗憾。

上海水磨工作室东晋本是一个士风消极不振的时代,酒也是那个时代的士族最爱之物。但酒对陶渊明与对士族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士族占据着庙堂,优游于园林,居于华屋之中,酒对他们而言,掩盖的是这个阶层的荒诞与虚伪,甚至是放荡、腐朽。陶渊明不一样,酒一旦与田园生活结合,酒的醇厚与田园的清新就能相得益彰。酒由于田园更加醇厚,田园由于酒也更加清新。酒与田园,阻隔了尘世的喧闹,消融了现实的污浊,为陶渊明开辟了一方安放精神家园的净土,也使他平淡的生活更加富有诗意。

陶渊明的生活中不能须臾离酒,他的许多诗都是在微醺的状态下写成的,他的诗歌也就有了一种“酒味”。陶渊明诗歌成就最大的是他的田园诗。他以对待酒的态度来对待田园生活,在微醺的状态下表现田园生活,因此,他描写的大都是他对田园最直接的观察和感受,是不加任何杂质的印象。对于这类诗,人们一般用平淡自然四字来评价。如他《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方宅十余亩,草屋*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数句,从内容上看,诗中所写尽都平常,无非是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中所感而已,写作上也是随兴所至,不加点染。看似平淡的语言,却真实、自然地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笔下的田园生活,宁静融洽,富于生机,简单又快乐。

上海水磨工作室但平淡自然四字还不足以全面概括陶诗的特点。加上苏轼对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评价,才算得上中肯。陶诗看似平淡,读之愈久,越觉得醇厚。如陶渊明诗《饮酒》其五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初看平淡无奇,细品则余味悠长。历来许多写景的诗人,在涉及人与景之间的关系时,常把人与景割裂,人作为观察者,而景则成为被观察者,人与景之间不能相融,但陶渊明却不这样。对南山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刻意的观察者,他好似心无所属,漫不经心,只是采菊时不经意地一抬头,南山就映了满眼——人与自然,是那样地相契相融。他好像已融入景物之中,本来就是景物的一部分。这大概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吧。

这种“无我之境”,是不是与微醺的滋味很近?